• 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企业文化
    • 组织机构
    • 营销网络
    • 加入我们
  • 代理品牌
  • 产品中心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精选干货
    • 公司动态
    • 职场管理
    • 促销活动
    • Apple Watch 7完全拆解 显示屏变大真相 | 飞捷士科技
  • 资源中心
    • 视频下载
    • 资料下载
    • 软件下载
  • 荣誉资质
    • 资质证书
    • 服务介绍
    • 质量体系
  • 联系我们
logo
  • 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企业文化
    • 组织机构
    • 营销网络
    • 加入我们
  • 代理品牌
  • 产品中心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精选干货
    • 公司动态
    • 职场管理
    • 促销活动
    • Apple Watch 7完全拆解 显示屏变大真相 | 飞捷士科技
  • 资源中心
    • 视频下载
    • 资料下载
    • 软件下载
  • 荣誉资质
    • 资质证书
    • 服务介绍
    • 质量体系
  • 联系我们
中文 ENGLISH

行业资讯

首页      行业资讯

IGBT的国产可替代的机遇与风险

2020-12-01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功率半导体市场占世界市场的5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IGBT市场。但IGBT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在中高端领域更是90%以上的IGBT器件依赖进口,IGBT国产化需求已是刻不容缓。


AI芯天下丨深度丨IGBT的国产可替代的机遇与风险

全球IGBT市场终由欧美日韩把持

  如英飞凌、三菱、富士电机、安森美以及ABB等企业,前五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就已经超过了70%。

  从整个牌面上来看,我们国内的IGBT企业只能吃“边角料”了。

  美国功率器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厂商,例如TI、Fairchild、NS、Linear、IR、Maxim、ADI、ONSemiconductor、AOS和Vishay等厂商。

  欧洲拥有Infineon、ST和NXP三家全球半导体大厂,产品线齐全,无论是功率IC还是功率分离器件都具有领先实力。

  日本功率器件厂商主要有Toshiba、Renesas、NEC、Ricoh、Sanke、Seiko、Sanyo、Sharp、Fujitsu、Toshiba、Rohm、Matsushita、FujiElectric等等。

AI芯天下丨深度丨IGBT的国产可替代的机遇与风险

  近年来,中国台湾的功率芯片市场发展较快,拥有立锜、富鼎先进、茂达、安茂、致新和沛亨等一批厂商。

  十多年前,IGBT和如今的光刻机一样,高端产品对中国都有销售禁止。

  国际IGBT巨头规定,中国企业购买IGBT,只能用于变频器行业,要买高端IGBT用来造新能源汽车,是绝对禁止的,国内企业只得走上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在IGBT的增量空间中有一半以上需求都在中国,未来几年我国的IGBT市场需求占比将从2019年不35%提升到2025年的50%或以上。

  简单测算中国2025年车载IGBT市场规模达22亿美金,同时算个大数,届时全球新能源车数量预计为国内的3倍,全球车载IGBT市场规模达66亿美金,相当于再造一个IGBT市场。

AI芯天下丨深度丨IGBT的国产可替代的机遇与风险

  到2020年全球IGBT单管市场空间达到60亿美元左右,市场空间巨大。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市场将带动200亿元IGBT模块的国内市场需求。

  据BloombergNEF预测,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接近300GW,风电也比照光伏5年2.5倍左右的增长,则测算风电和光伏2025年对应IGBT的全球需求量级在12-15亿美金。

AI芯天下丨深度丨IGBT的国产可替代的机遇与风险

  同时国内的半导体功率企业相较于国外厂商往往具备成本与定制化的相对优势,国内功率半导体行业具备较高的实现进口替代的可能性。

  在供给端,自主可控是发展趋势,同时国内的IGBT企业相较于国外厂商往往具备成本与定制化的相对优势。

  再加上国家政策及社会资本的加持,未来,实现IGBT国产替代仍具有较高可能性。

AI芯天下丨深度丨IGBT的国产可替代的机遇与风险

  短期内军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国产替代,长期民用新能源汽车IGBT想象空间巨大。在自身经营阻感容、分立器件等军用元器件的基础上,横向收购后进入IGBT领域,与其自身的经营范围高度重合。

  长期看我国电动车发展长期向上趋势不变,随着新能源汽车厂竞争格局的确定,我国民用IGBT公司龙头效应将凸显。

AI芯天下丨深度丨IGBT的国产可替代的机遇与风险

  技术差距缩小+成本优势凸显成趋势

  从全产业链看,IGBT的前期资本开支大,中期制造良品率重要,后面市场开拓需要培育,壁垒极高。

  量产经验与装车量方面,英飞凌等海外巨头量产经验丰富,国内市场比亚迪凭借自身品牌电动车稳定应用场景具备独有优势。

  自第六代技术以后,各大厂商开始将精力转移到IGBT封装上。在IGBT封装材料方面,日本在全球遥遥领先,德国和美国处于跟随态势,我国的材料科学则相对落后。

  伴随国内企业8寸晶圆产线先后投产,良率逐步提升,国产IGBT有望较此前采购英飞凌等巨头晶圆价格大幅下降。

AI芯天下丨深度丨IGBT的国产可替代的机遇与风险

  国内企业在IGBT布局进入加速模式

  国内厂商发展具有自身优势,从需求端讲,中国功率半导体需求量世界第一;从供给端讲,自主可控是发展趋势。

  今年4月底,比亚迪IGBT项目已在长沙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25万片8英寸新能源汽车电子芯,可满足年装车50万辆的产能需求。

  此外,其他厂商也在加快IGBT的产能建设,斯达半导新能源汽车用IGBT模块扩产项目投产后可年产120万个新能源汽车用IGBT模块。

进口依赖短期难动摇

  逆变器,变流器以及其它光伏、风电技术装置均离不开IGBT器件,近年来,虽然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迈向国际前沿,产业链整体国产化,但其核心功率器件IGBT仍是依赖进口,依存度达90%。

  尽管后来变流器开始国产化,但核心器件IGBT仍是以进口为主,以德国、日本居多。

  对于风电行业来讲,国产IGBT发展需要一个培养期。不能等到国产产品成熟了,我们才开始使用它,否则不利于国产IGBT的成长。

AI芯天下丨深度丨IGBT的国产可替代的机遇与风险

结尾:

  IGBT作为电动化核心部件,进入壁垒高,目前国产化率低,供应长期被欧美日企业垄断。

  随着IGBT技术趋势成熟,国内企业快速发展,已经逐步批量应用于电动车,长期有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因为,独立自主才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生存之道。

来源:东方财富网

回列表
  • 微信联系

    微信扫描二维码
    了解产品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联系我们

    18926414877

  • 隐藏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企业文化
  • 组织机构
  • 营销网络
  • 加入我们

代理品牌

  • CS(华润华晶)
  • RT(立锜)
  • SL(士兰微)
  • ON(安森美)
  • Infineon(英飞凌)

产品中心

  • 立锜/RICHTEK
  • 华晶/CS
  • 特诺/TIONER
  • 士兰微/SILAN
  • 安森美/ON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精选干货
  • 公司动态
  • 职场管理
  • 促销活动

资源中心

  • 视频下载
  • 资料下载
  • 软件下载

荣誉资质

  • 资质证书
  • 服务介绍
  • 质量体系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飞捷士智能 特诺 特诺半导体 飞捷士科技新官网
深圳市飞捷士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WPG Holdings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0240301号